有一次我在介紹課程的時候,有人告訴我,他得先學好英文,再來學程式 。這是一個常常被提到的狀況,也是不少想開始學程式的人會有的疑慮。
今天就個人經驗淺談一下我的意見。
先講我的回答是,Yes and no。
為什麼呢?我想簡單的從將學程式需要的幾個重點來看:
1. Syntax
這就像是一般學語言中需要知道的文法,為了能夠寫出正確(能作動)的程式,必須要知道的規則。這部分當然大部分都是以英文的長相出現。
你會看到像是
If, then , else, try, while, …等等的關鍵字,就算你不懂該程式語言大概也猜的出來它就代表那個意思。
但是,你絕對不需要高深的英文能力來理解或者是使用這些文法。
2. Logic
這部分是邏輯思考,在現實生活工作中叫做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有人覺得跟數學能力比較有關係。
但是,就算撇開在學校的數學成績,我相信有許多人仍具備很好的邏輯跟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所以,跟英文沒有一點關係。
3. Computer Science Terminologies
主要是一些電腦科學相關的專業用語。這部分其實是相當讓許多人敬而遠之的部分。當然,這裡有許多專業知識,一定會出現英文原文。但是,就像任何專業一樣,一個沒聽過的專業術語,就算幫你翻成中文,還是很難理解那是什麼意思。
專業術語是需要被解釋的。
既然你遲早都要這樣,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原文(英文),然後你可以用中文來解釋。我相信對學習的人不會是太大的困擾。
所以,專業術語需要很好的英文能力嗎?應該不用。
所以,結論還是學程式不用英文很好囉?
殘念的是,也未必是這樣。
4. Read/Write Documentations
學習程式到了中後半段,相當重要(或說是最重要的)的就是閱讀(或是撰寫)科技文件(technical documentation)的能力。
大部分的工具都會有documentation,畢竟這些都是作者決定怎麼做出來的,要怎麼用,往往你猜也猜不到。
所以,很多自己必須要有能力去尋找答案。
這些documentation幾乎都是用英文,此外,一些主要論壇像是stack overflow也都是英文為主。如果不習慣英文,想要自我進修就容易受到限制。
小結
其實,學程式跟學習大部分的新東西一樣,是有分幾個階段性的。
在剛開始的階段,如果感受到興趣並/或得到某種程度的回饋,信心會大幅成長,當然實質技術也會進步的很快。
直到某一點,自信心反而開始降低,會進入所謂的低潮。這個低潮期有可能會持續一陣子。之後,會漸漸再重拾信心,並慢慢一直往上提昇。所謂的Dunning Kruger Effect。
在前期,我們也許不需要很好的英文能力,就能夠掌握許多有用的技術。我個人覺得其實已經是非常好的投資了。如果希望能更進到下一個層級,那英文就會相對的重要。
話說,今天我們沒有討論英文身為一個溝通工具在職場的重要性(下次可以討論),因為我們探討的點只是在於學習程式語言。你的經驗是什麼呢😊?
Comments